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06 05:29:14  浏览:818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

国办发〔2013〕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机构设置及人员变动情况和工作需要,国务院对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组成人员作了调整。现将调整后的名单通知如下:
  主 任:张高丽  国务院副总理
  副主任:汪 洋  国务院副总理
  成 员:徐绍史  发展改革委主任
      陈 雷  水利部部长
      万 钢  科技部部长
      杨焕宁  公安部副部长
      楼继伟  财政部部长
      姜大明  国土资源部部长
      周生贤  环境保护部部长
      姜伟新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
      杨传堂  交通运输部部长
      刘家义  审计署审计长
      鄂竟平  南水北调办主任
      丁向阳  国务院副秘书长
      杜 鹰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余欣荣  农业部副部长
      刘士余  人民银行副行长
      邵 宁  国资委副主任
      赵树丛  林业局局长
      宋大涵  法制办主任
      项俊波  保监会主席
      吴新雄  能源局局长
      励小捷  文物局局长
      胡怀邦  开发银行董事长
      王安顺  北京市市长
      黄兴国  天津市市长
      张庆伟  河北省省长
      李学勇  江苏省省长
      郭树清  山东省省长
      谢伏瞻  河南省省长
      王国生  湖北省省长
      娄勤俭  陕西省省长

                         国务院办公厅
                         2013年6月30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外交部、公安部关于印发《办理外派劳务人员出国手续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外交部 公安部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外交部、公安部关于印发《办理外派劳务人员出国手续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委(厅、局)、外办、公安厅(局):
《办理外派劳务人员出国手续的暂行规定》已经国务院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转发有关单位及有外派劳务经营权的公司。


(1996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准1997年2月1日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外交部、公安部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事业进一步发展,简化外派劳务人员出国审批手续,加强对外派劳务人员的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外派劳务人员”系指外派单位按照与国(境)外有关政策机构、团体、企业、私人雇主所签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等合同规定,派出从事经济、科技、社会服务等活动的各类专业劳务人员。
第三条 “外派单位”系指经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以下简称“外经贸部”)批准,具有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经营权的企业。
第四条 外派单位组织派出劳务人员必须持有外经贸部颁发的《外派劳务人员许可证》和对外签订的合同。
第五条 向与我国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以及向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派出劳务人员,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章 出国任务审批
第六条 凡有出国任务审批权的外派单位派出劳务人员由该单位自行审批并核发《外派劳务出国报批表》(见附件一)。
第七条 不享有出国任务审批权的地方外派单位派出劳务人员,须填写《外派劳务出国报批表》,并持合同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或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厅、局)申报批准。
不享有出国任务审批权的中央外派单位派出劳务人员,须填写《外派劳务出国报批表》,并持合同向其享有出国任务审批权的上级外经贸主管部门或归口挂靠的国务院部委、直属机构业务主管司局申报批准。
第八条 外派海员、渔工出国,在填写《外派劳务出国报批表》中派往国家和地区一栏时,一律填写“世界各国和地区”。

第三章 外派劳务人员的条件和审批手续
第九条 外派单位必须对外派劳务人员的政治、业务和身体条件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如下:
一、政治条件:派出的劳务人员必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思想健康,作风正派,遵守纪律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的规定。下列人员不得派出:
1.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认定的犯罪嫌疑人;
2.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结民事案件不能离境的;
3.被判处刑罚正在服刑的;
4.正在被劳动教养的;
5.出境后将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二、业务条件:有专业技能,能够按照合同规定完成出国任务。
三、身体条件:年满18周岁,经县级以上医院检查证明身体健康,能够适应国(境)外具体劳务工作。
第十条 需要持因公护照出境的劳务人员,除副县(处)级以上干部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劳务人员须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审批手续外,其他劳务人员一般实行两级审批制。即劳务人员所在单位或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对劳务人员出国条件进行审查并填写《外派劳务人员出国审查表》(以下简称《审查表》,见附件二);外派单位负责审批。
需要持因私普通护照出境的劳务人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审批。

第四章 跨地区、跨部门选派
第十一条 外派单位一般应在本地区、本部门选派劳务人员,如业务确有需要,经审批部门批准,可跨地区、跨部门选派。
第十二条 外派单位跨地区、跨部门选人时,由外派单位到劳务人员所在单位,或劳务人员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选派。不得委托个人或中介单位办理劳务人员异地选派事项。

第五章 护照的申办和管理
第十三条 外派单位可为外派劳务人员申办因公护照或因私普遍护照。
第十四条 下列外派劳务人员需办理因公护照:
一、为执行我国政府部门对外签订的协定、协议而派出的劳务人员,以及可直接实施管理的成建制派出的劳务人员。
二、派往国家和地区要求持因公护照的劳务人员。
第十五条 除第十四条规定的范围,其他外派劳务人员办理因私普通护照。
第十六条 因公护照,由外派单位在劳务人员人事关系或户口所在地向外交部及其授权的地方外事部门(以下简称“外事部门”)申办:因私普通护照,由外派单位向外派人员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以下简称“公安机关”)申办。
第十七条 选派在经济特区长期工作(一年以上),户口不在特区的外派劳务人员可在经济特区申办护照,但必须取得原单位、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或区、县组织部门出具的政审材料。
第十八条 外派单位为其外派劳务人员办理因公护照,须向外事部门提供:
一、外派单位的外派劳务人员许可证;
二、申请因公出国护照事项表;
三、外派劳务出国报批表;
四、外派劳务人员出国审查表。
外事部门可根据需要查验外派人员身份证和户籍证明。
第十九条 外派单位为其外派劳务人员办理因私普通护照,须向公安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外派单位的外派劳务人员许可证;
二、外派劳务出国报批表(附对外签定的劳务合同);
三、外派劳务人员出国审查表;
四、外派人员身份证或户籍证明。
第二十条 外经贸部要建立健全对外派劳务人员实施出国前适应性培训的制度。发照机关在为劳务人员颁发护照时,可根据需要查验培训合格证。
第二十一条 外派劳务人员劳务结束回国后,外派单位负责将因公护照收缴并登记造册后送原发照单位保管处理。

第六章 签证的申办
第二十二条 持因公护照的劳务人员的签证,由外派单位按外交部有关规定统一申办。
第二十三条 持因私普通护照的外派劳务人员的签证,由外派单位负责向有关外国驻华使领馆申办。
第二十四条 为外派海员、渔工申办外国签证时,外派单位应按雇主指定的登船地点所在国家和地区申办。

第七章 禁止事项和罚则
第二十五条 外派单位要端正经营思想、合法经营。在对外签约及选派劳务人员时,要严格把关。严禁以外派劳务名义从事非法移民活动;严禁以各种名义选派女青年到国(境)外的酒吧、舞厅、夜总会等娱乐场所工作。
第二十六条 对违反本规定,弄虚作假、欺骗上级审批机关的单位和直接责任者,由外派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和监察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或相应的经济、行政处罚,外经贸部视情节轻重给予限期停止外派劳务,直至取消外派劳务经营权的处罚;外事部门将暂停或停止为外派单位派出的劳务人员或所有因公出国(境)人员颁发因公护照;违反出入境管理法规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适用于劳务性质的外派研修生。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不适用于公民个人出境自谋就业办理手续。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发布前的有关外派劳务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与本规定有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一、外派劳务出国报批表
二、外派劳务人员出国审查表

附件一:外派劳务出国报批表
申报单位----------
派往国家----------
--------------------------------------------------------------------------------------
| 外派单位名称 | |
|----------------|----------------------------------------------------------------|
| 劳务许可证号 | |
|----------------|----------------------------------------------------------------|
| 项 目 名 称| |
|----------------|----------------------------------------------------------------|
| 雇 主 名 称| |
|----------------|----------------------------------------------------------------|
| 合 同 文 号| | 附 件 | |
|------------------------------------|------------|------------------------------|
| 派往国家或地区 | | 外派人数 | |
|----------------------------------------------------------------------------------|
| 工作期限 |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
|------------|--------------------------------------------------------------------|
| 申 | (单位公章) |
| | |
| 报 | |
| | |
| 单 | |
| | |
| 位 | |
| | 负责人: 年 月 日 |
|----------------------------------------------------------------------------------|
| | 经审批,同意 等 名同志赴 |
|审| |
| |国家(地区)从事劳务业务。 |
|批| |
| | 工作期限:自 年 月 日至 |
|单| |
| | 年 月 日 |
|位| (名单另附) |
| | |
|意| |
| | |
|见|批准号: |
| | (公章) |
| |签发人: |
| | 年 月 日 |
--------------------------------------------------------------------------------------

附件二:外派劳务人员出国审查表
----------------------------------------------------------------------------------
| 姓 名 | | 性 别 | |
|------------|------------------------|------------|------------------------|
| 出生日期 | | 民 族 | |
|------------|------------------------|------------|------------------------|
| 籍 贯 | | 出 生 地| |
|------------|------------------------|------------|------------------------|
| 学 历 | | 入党团时间| |
|------------------------------------------------------------------------------|
| 参加工作时间 | |
|--------------------|--------------------------------------------------------|
|专业技术职称、职务 | |
|------------------------------------------------------------------------------|
| 工作单位 | |
|----------------|------------------------------------------------------------|
| 家庭住址 | |
|------------------------------------------------------------------------------|
|户口所在地| | 健康状况 | |
|----------|------------------------------------------------------------------|
| 家 |配|姓 名| |
| 庭 | |------------------------------------------------------------------|
| 主 |偶|现在何处任何职务| |
| 要 |--|------------------------------------------------------------------|
| 成 |其| |
| 员 |它| |
| 情 |成| |
| 况 |员| |
|----------|------------------------------------------------------------------|
| 政 | |
| | |
| 治 | |
| | |
| 思 | |
| | |
| 想 | |
| | |
| 表 | |
| | |
| 现 | |
----------------------------------------------------------------------------------
----------------------------------------------------------------------------------
| | |
| 业 水 | |
| 务 | |
| 技 | |
| 术 平 | |
| | |
|----------|------------------------------------------------------------------|
| | |
| 懂 熟 | |
| 何 练 | |
| 种 程 | |
| 外 度 | |
| 国 如 | |
| 语 何 | |
| | |
|----------|------------------------------------------------------------------|
| 拟 区 | |
| 派 从 | |
| 往 事 | |
| 国 何 | |
| 家 种 | |
| 或 职 | |
| 地 业 | |
|----------|------------------------------------------------------------------|
| 所 审 | |
| 在 查 | |
| 单 意 | |
| 位 见 | (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 | |
| 派 审 | |
| 出 查 | |
| 单 意 | |
| 位 见 | |
| | (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 | |
| 备 | |
| | |
| 注 | |
| | |
----------------------------------------------------------------------------------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国务院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1994年2月1日,国务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的实施,加强婚姻登记管理工作,保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处理违法的婚姻行为,根据婚姻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内结婚、离婚、复婚的,必须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进行登记。
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华侨同国内公民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居民同内地居民之间的婚姻登记,分别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条 依法履行婚姻登记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 国务院民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婚姻登记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婚姻登记管理工作。

第二章 婚姻登记管理机关
第五条 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在城市是街道办事处或者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在农村是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
第六条 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的职责:
(一)办理婚姻登记;
(二)出具婚姻关系证明;
(三)依法处理违法的婚姻行为;
(四)宣传婚姻法律,倡导文明婚俗。
第七条 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的婚姻登记管理人员,应当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进行业务培训,经考试合格,发给婚姻登记管理员证书。

第三章 婚姻登记
第八条 申请婚姻登记的当事人,应当如实向婚姻登记管理机关提供本条例规定的有关证件和证明,不得隐瞒真实情况。
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婚姻登记,不得要求当事人出具本条例规定以外的其他证件和证明。
第九条 当事人结婚的,必须双方亲自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申请时,应当持下列证件和证明:
(一)户口证明;
(二)居民身份证;
(三)所在单位、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
离过婚的,还应当持离婚证。
在实行婚前健康检查的地方,申请结婚登记的当事人,必须到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婚前健康检查,向婚姻登记管理机关提交婚前健康检查证明。
第十条 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应当建立婚前健康检查制度。实施婚前健康检查的具体地域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 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对当事人的结婚申请进行审查,符合结婚条件的,应当即时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对离过婚的,应当注销其离婚证。当事人从取得结婚证起,确立夫妻关系。
第十二条 申请结婚登记的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不予登记:
(一)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的;
(二)非自愿的;
(三)已有配偶的;
(四)属于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
(五)患有法律规定禁止结婚或者暂缓结婚的疾病的。
第十三条 申请结婚登记的当事人受单位或者他人干涉,不能获得所需证明时,经婚姻登记管理机关查明确实符合结婚条件的,应当予以登记。
第十四条 当事人离婚的,必须双方亲自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申请时,应当持下列证件和证明:
(一)户口证明;
(二)居民身份证;
(三)所在单位、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出具的介绍信;
(四)离婚协议书;
(五)结婚证。
第十五条 离婚协议书应当写明双方当事人的离婚意思表示、子女抚养、夫妻一方生活困难的经济帮助、财产及债务处理等协议事项。协议的内容应当有利于保护妇女和子女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 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对当事人的离婚申请进行审查,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一个月内,对符合离婚条件的,应当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注销结婚证。当事人从取得离婚证起,解除夫妻关系。
第十七条 离婚的当事人一方不按照离婚协议履行应尽义务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十八条 申请离婚登记的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不予受理:
(一)一方要求离婚的;
(二)双方要求离婚,但是对子女抚养、夫妻一方生活困难的经济帮助、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未达成协议的;
(三)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的;
(四)未办理过结婚登记的。
第十九条 离婚的当事人恢复夫妻关系的,必须双方亲自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复婚登记。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对当事人的复婚申请,按照结婚登记的程序办理,可以不再进行婚前健康检查。
第二十条 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对当事人的婚姻登记申请不予登记的,应当以书面的形式说明不予登记的理由。

第四章 婚姻登记档案和婚姻关系证明
第二十一条 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建立婚姻登记档案。婚姻登记档案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民政部门按照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遗失或者损毁结婚证、离婚证的,可以持所在单位、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向原办理婚姻登记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出具婚姻关系证明。
第二十三条 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对当事人出具婚姻关系证明的申请进行审查,并根据当事人的婚姻登记档案,为遗失或者损毁结婚证的当事人出具夫妻关系证明书,为遗失或者损毁离婚证的当事人出具解除夫妻关系证明书。
夫妻关系证明书、解除夫妻关系证明书,与结婚证、离婚证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公民以夫妻名义同居的,或者符合结婚条件的当事人未经结婚登记以夫妻名义同居的,其婚姻关系无效,不受法律保护。
第二十五条 申请婚姻登记的当事人弄虚作假、骗取婚姻登记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应当撤销婚姻登记,对结婚、复婚的当事人宣布其婚姻关系无效并收回结婚证,对离婚的当事人宣布其解除婚姻关系无效并收回离婚证,并对当事人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有配偶的当事人重婚,其配偶不控告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向检察机关检举。
第二十七条 单位或者组织为申请婚姻登记的当事人出具虚假证件和虚假证明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予以没收,并建议该单位或者组织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十八条的规定予以登记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对婚姻登记管理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或者撤销其婚姻登记管理员的资格;并对仍不符合婚姻登记条件的当事人撤销婚姻登记,收回婚姻登记证书。
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认为符合婚姻登记条件而婚姻登记管理机关不予登记的,或者当事人对处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条例的规定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提起诉讼。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条例规定的婚姻登记证书和婚姻关系证明书,由国务院民政部门制定统一式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印制。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领取婚姻登记证书和婚姻关系证明书,应当交纳工本费。工本费的标准由国务院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规定。
第三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规定适当的限制性措施,制止低于法定结婚年龄的人结婚。
第三十三条 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可以依照本条例的原则,结合当地民族婚姻登记管理的具体情况,制定变通的或者补充的规定。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85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1986年3月15日民政部发布的《婚姻登记办法》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