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关于印发《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2 19:10:59  浏览:966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关于印发《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技术监督局 等


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关于印发《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技术监督局 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




国务院有关部门标准化管理机构、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技术监督局、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
为了加强对进口机电产品的标准化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和《机电产品进口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联合制定了《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办法》和《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
目录》,并决定于1998年5月1日起实施。从1998年5月1日起,凡进口列入《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目录》的产品必须按《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对未按规定办理标准化管理备案手续的产品,各级机电产品进口管理机构不予办理进口手续。现将《进口机
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办法》、《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目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1.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办法
2.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目录

附件1: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进口机电产品的标准化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和《机电产品进口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进口列入《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目录》(以下简称《标准化管理目录》)的机电产品,必须符合我国强制执行的标准。《标准化管理目录》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以下统称强制性标准)制
定。
第三条 用于参加展览会、演示会、交易会和其他类似活动的展示样机不在管理范围,如需留购或销售的,按本办法管理。
第四条 进口机电产品的标准化管理是指进口单位进口列入《标准化管理目录》的机电产品依据强制性标准自行检查,经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管理部门)备案,并签发《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备案证书
》(以下简称《标准化管理备案证书》、附件1A)的活动。
第五条 凡列入《标准化管理目录》的产品,各级机电产品进口管理机构应以管理部门签发的《标准化管理备案证书》作为办理进口手续的依据之一。
第六条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国进口机电产品的标准化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
(二)对标准化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三)指导、协调和处理有关管理工作的重大问题;
(四)统一印制《标准化管理备案证书》。
第七条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本地区进口机电产品的标准化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提出《标准化管理目录》的修改建议;
(二)负责管理备案工作,签发《标准化管理备案证书》;
(三)处理有关的争议问题,若发生重大问题,应及时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四)向进口单位提供有关的咨询服务;
(五)定期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报送备案产品情况及进口企业名录。
第八条 进口单位向本部门或本地区机电产品进口管理机构申报进口列入《标准化管理目录》的机电产品之前,必须先向所在部门或省级、计划单列市标准化管理部门申报标准化管理备案。
第九条 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实行进口单位自检为主的原则,进口单位应保证进口的机电产品符合我国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第十条 进口单位经自检合格后向管理部门递交《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备案申报表》(附件1B),并提供下列技术资料:
(一)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自检报告(附件1C);
(二)有关进口产品的技术标准或技术要求的原文和中文文本;
(三)国(境)外产品生产厂家或国家及公认的检验机构或认证机构出具的产品符合我国强制性标准的证明材料;
(四)产品使用说明书和产品图片;
(五)其他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
第十一条 标准化管理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对进口单位递交的《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备案申报表》和有关技术资料进行形式审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并在受理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签发《标准化管理备案证书》;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进口单位应对其提供的《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备案申报表》以及有关技术资料负责,不得提供不实的自检报告、技术资料;不得伪造、冒用、涂改和转让《标准化管理备案证书》。
第十三条 未按本办法进行标准化管理备案的,各级机电产品进口管理机构不予办理进口手续。
第十四条 履行机电产品进口标准化管理职责的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标准化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对提供不实《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备案申报表》和技术资料的,予以通报批评;已取得《标准化管理备案证书》的,予以吊销;
对伪造、冒用、涂改、变造和转让《标准化管理备案证书》的,没收其《标准化管理备案证书》;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五条 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违法失职、徇私舞弊的,由有关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1998年5月1日起实行。
附件1:A.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备案证书(略)
B.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备案申报表(略)
C.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自检报告(略)

附件2: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目录

--------------------------------------------------------
|序 号| 商品编号 | 商品名称 | 强制性标准编号、名称 |
|---|--------|------------|----------------------------|
|1. |84145930|离心通风机 |JB8523-1997防爆通风机技术条件 |
|---|--------|------------|----------------------------|
| | |门座式起重机及座式旋臂 | |
|2. |84263000| |JT5017-86港口门座起重机技术条件 |
| | |起重机 | |
|---|--------|------------|----------------------------|
|3. |84264110|轮胎式自推进起重机 |JT5023-88港口电动轮胎起重机技术条件 |
|---|--------|------------|----------------------------|
|4. |84264910|履带式起重机 |JG5055-1994履带起重机安全规程 |
|---|--------|------------|----------------------------|
| | |叉车;其他装有升降或搬 |GB10827-89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适 |
|5. |8427 | |用于叉车) |
| | |运装置的工作车 |JT5026-89港口牵引车技术条件 |
|---|--------|------------|----------------------------|
| | | |GB13328-91压路机制动性能(适用于压路 |
| | |推土机、侧铲推土机、筑 |机) |
| | |路机、平地机、铲运机、机|JG5044-1993液压挖掘机制动性能要求和 |
|6. |8429 |械铲、挖掘机、机械装卸 |试验方法 |
| | |铲、捣固机械及压路机 |JG5056-1995液压挖掘机稳定性安全技术 |
| | | |要求(适用于挖掘机) |
--------------------------------------------------------

--------------------------------------------------------
|序 号| 商品编号 | 商品名称 | 强制性标准编号、名称 |
|---|--------|------------|----------------------------|
| | | |GB1094.1-1996电力变压器 第一部分 总 |
| | | |则 |
| | | |GB1094.2-1996电力变压器 第二部分 温 |
|7. |85042320|额定容量在400兆伏安及|升 |
| | |以上的液体介质变压器 |GB1094.3-85电力变压器 第三部分 绝缘 |
| | | |水平和绝缘试验 |
| | | |GB1094.5-85电力变压器 第五部分 承受 |
| | | |短路的能力 |
|---|--------|------------|----------------------------|
| | | |GB3883.1-91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一部分:一般要求(可供认证用) |
| | | |GB3883.2-91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二部分:螺丝刀和冲击扳手的专用要求(可 |
| | | |供认证用) |
| | | |GB3883.3-91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二部分:电动砂轮机、抛光机和盘式砂光机 |
| | | |的专用要求(可供认证用) |
| | | |GB3883.4-91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二部分:砂光机的专用要求(可供认证用) |
| | | |GB3883.5-91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二部分:圆锯和圆刀的专用要求(可供认证 |
| | | |用) |
| | | |GB3883.6-91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8. |8508 |手提式电动工具 |二部分:电钻的专用要求(可供认证用) |
| | | |GB3883.7-91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二部分:电锤的专用要求(可供认证用) |
| | | |GB3883.8-91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二部分:电剪刀的专用要求(可供认证用) |
| | | |GB3883.9-91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二部分:电动攻丝机的专用要求(可供认证 |
| | | |用) |
| | | |GB3883.10-91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二部分:电刨的专用要求(可供认证用) |
| | | |GB3883.11-91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二部分:电动往复锯(曲线锯、刀锯)的专 |
| | | |用要求(可供认证用) |
--------------------------------------------------------

--------------------------------------------------------
|序 号| 商品编号 | 商品名称 | 强制性标准编号、名称 |
|---|--------|------------|----------------------------|
| | | |GB3883.12-91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二部分:混凝土振动器(插入式振动器)的 |
| | | |专用要求(可供认证用) |
| | | |GB3883.13-92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二部分:不易燃液体电喷枪的专用要求 |
| | | |GB3883.14-93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二部分:电链锯的专用要求 |
| | | |GB3883.15-93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二部分:电动修枝剪与电动草剪的专用要求 |
| | | |GB3883.16-93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二部分:电动钉钉机的专用要求 |
| | | |GB3883.17-93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二部分:电动木铣与电动修边机的专用要求 |
| | | |GB3883.18-95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二部分:电动石材切割机的专用要求 |
| | | |GB13960-92可移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一 |
| | | |部分:一般要求 |
| | | |GB13960.2-1996可移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
| | | |圆锯的专用要求 |
| | | |GB13960.3-1996可移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

| | | |摇臂锯的专用要求 |
| | | |GB13960.4-1996可移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
| | | |平刨和厚度刨的专用要求 |
| | | |GB13960.5-1996可移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
| | | |台式砂轮机的专用要求 |
| | | |GB13960.6-1996可移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
| | | |带锯的专用要求 |
| | | |GB4343-199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动、电热 |
| | | |器具,电动工具以及类似电器无线电干扰特 |
| | | |性测量方法和允许值 |
| | | |GB15092.1-94器具开关 第一部分:通用 |
| | | |要求 |
| | | |GB15092.2-94器具开关 第二部分:软线 |
| | | |开关的特殊要求 |
--------------------------------------------------------

--------------------------------------------------------
|序 号| 商品编号 | 商品名称 | 强制性标准编号、名称 |
|---|--------|------------|----------------------------|
| | | |GB9159-88无线电发射设备安全要求 |
| | | |GB12638-90微波和超短波通信设备辐射 |
| | | |安全要求 |
| | | |GB13421-92无线电发射机杂散发射功率 |
|9. |85252011|电视用卫星地面站设备 |电平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
| | | |GB8898-1997电网电源供电的家用和类似 |
| | | |一般用途的电子及有关设备的安全要求 |
| | | |GB13615-92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 |
| | | |GB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
| | | |GB156-93标准电压 |
|---|--------|------------|----------------------------|
| | | |GB9159-88无线电发射设备安全要求 |
| | | |GB12638-90微波和超短波通信设备辐射 |
| | | |安全要求 |
| | | |GB13421-92无线电发射机杂散发射功率 |
|10.|85252019|其他卫星地面站设备 |电平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
| | | |GB8898-1997电网电源供电的家用和类似 |
| | | |一般用途的电子及有关设备的安全要求 |
| | | |GB13615-92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 |
| | | |GB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
| | | |GB156-93标准电压 |
|---|--------|------------|----------------------------|

| | | |GB12572-90发射机频率容限 |
|11.|85252022|手持式无线电话机 |GB13421-92无线电发射机杂散发射功率 |
| | | |电平的限值和测量 |
|---|--------|------------|----------------------------|
| | | |GB15842-1995移动通信设备安全要求和 |
| | | |试验方法 |
| | | |GB13421-92无线电发射机杂散发射功率 |
| | | |电平的限值和测量 |
| | | |GB12638-90微波和超短波通信设备辐射 |
|12.|85252029|其他移动通信设备 |安全要求 |
| | | |GB15540-1995陆地移动通信设备电磁兼 |
| | | |容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
| | | |GB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
| | | |GB156-93标准电压 |
--------------------------------------------------------

--------------------------------------------------------
|序 号| 商品编号 | 商品名称 | 强制性标准编号、名称 |
|---|--------|------------|----------------------------|
| | | |GB5013.1-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 |
| | | |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
| | | |GB5013.2-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 |
| | | |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2部分:试验方法 |
| | | |GB5013.3-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 |
| | | |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3部分:耐热硅橡胶绝缘 |
| | | |电缆 |
| | | |GB5013.4-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 |
| | | |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4部分:软线和软电缆 |
| | | |GB5013.5-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 |
| | | |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5部分:电梯电缆 |
| | | |GB5013.6-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 |
| | | |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6部分:电焊机电缆 |
| | | |GB5013.6-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 |
| | | |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7部分:耐热乙烯-乙酸 |
| | | |乙烯酯橡皮绝缘电缆 |
| | | |GB5023.1-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 |
| | |额定电压超过80伏,但不|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

|13.|85445910| |GB5023.2-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 |
| | |超过1000伏无接头电缆|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2部分:试验方法 |
| | | |GB5023.3-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 |
| | | |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3部分:固定布线用 |
| | | |无护套电缆 |
| | | |GB5023.4-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 |
| | | |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4部分:固定布线用 |
| | | |护套电缆 |
| | | |GB5023.5-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 |
| | | |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5部分:软电缆(软 |
| | | |线) |
| | | |GB5023.6-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 |
| | | |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6部分:电梯电缆和 |
| | | |挠性连接用电缆 |
| | | |GB5023.7-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 |
| | | |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7部分:2芯或多芯 |
| | | |屏蔽和非屏蔽软电缆 |
--------------------------------------------------------

--------------------------------------------------------
|序 号| 商品编号 | 商品名称 | 强制性标准编号、名称 |
|---|--------|------------|----------------------------|
| | | |GB9706.9-1997医用电气设备 医用诊断 |
|14.|90181210|B型超声波诊断仪 |和监护设备专用安全要求 |
| | | |GB10152-1997B型超声诊断设备 |
|---|--------|------------|----------------------------|
| | |装有光学系统的或接触式 |JB8616-1997复印机械(包括其它办公事 |
|15.|9009 |的感光复印设备及热敏复 | |
| | |印设备 |务设备)的安全保护 |
|---|--------|------------|----------------------------|
|16.|90221200|X射线断层检查仪 |YY0202-1995医用X射线体层摄影装置 |
|---|--------|------------|----------------------------|
|17.|90221300|牙科用X射线设备 |YY0010-90口腔X射线机 |
|---|--------|------------|----------------------------|
| | | |GB4505-84医用诊断X线发生装置通用 |
| | | |技术条件 |
| | | |GB5579-85医用X射线设备高压电缆插 |
| | | |头插座连接 |
| | | |GB5665-85医用诊断X线机械装置通用 |
| | | |技术条件 |
| | | |GB9706.3-92医用电气设备诊断X射线 |
| | | |发生装置的高压发生器 专用安全要求 |
| | | |GB9706.10-1997医用电气设备 第二部 |
| | | |分:治疗X射线发生装置安全专用要求 |

| | | |GB9706.11-1997医用电气设备 第二部 |
| | | |分:医用诊断X射线源组件和X射线管组件 |
| | | |安全专用要求 |
| | | |GB9706.12-1997医用电气设备 第一部 |
|18.|90221400|其他医疗用X射线设备 |分:安全通用要求三、并列标准诊断X射线 |
| | | |设备辐射防护通用要求 |
| | | |GB10151-88医用X射线设备 高压电缆插 |
| | | |头、插座技术条件 |
| | | |GB11756-89医用诊断X射线管组件通用 |
| | | |技术条件 |
| | | |YY0011-90X射线摄影暗匣 |
| | | |YY0062-91X射线管组件固有滤过 |
| | | |YY0198-1995 10mA医用诊断X射线机 |
| | | |YY0199-1995 30mA医用诊断X射线机 |
| | | |YY0200-1995 50mA医用诊断X射线机 |
| | | |YY0201-1995 100mA医用诊断X射线机 |
--------------------------------------------------------

--------------------------------------------------------
|序 号| 商品编号 | 商品名称 | 强制性标准编号、名称 |
|---|--------|------------|----------------------------|
| | |用激光、超声波、放电、电|GB13567-92电火花加工机床 安全防护技 |
|19.|8456 |化学等处理材料的加工机 | |
| | |床 |术条件 |
|---|--------|------------|----------------------------|
| | | |GB15760-1995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防护通 |
|20.|8457 |加工中心及组合机床 | |
| | | |用技术条件 |
|---|--------|------------|----------------------------|
| | | |GB15760-1995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防护通 |
|21.|8458 |切削金属的车床 | |
| | | |用技术条件 |
|---|--------|------------|----------------------------|

| | |切削金属的钻床、镗床、铣|GB15760-1995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防护通 |
|22.|8459 | | |
| | |床、攻丝机床 |用技术条件 |
|---|--------|------------|----------------------------|
| | | |GB15760-1995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防护通 |
|23.|8460 |磨床 |用技术条件 |
| | | |JB4029-88磨床砂轮防护罩安全技术要求 |
|---|--------|------------|----------------------------|
| | |切削金属或金属陶瓷的刨 |GB15760-1995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防护通 |
|24.|8461 |床、插床、拉床或齿轮加 | |
| | |工机床 |用技术条件 |
|---|--------|------------|----------------------------|
| | | |JB3350-1993机械压力机 安全技术要求 |
|25.|8462 |加工金属的锻造、冲压、弯|JB3852-1991 自动锻压机 安全技术条件 |
| | |曲、折叠等的机床 |JB3915-85 液压机 安全技术条件 |
| | | |GB17120-1997 锻压机械安全技术条件 |
|---|--------|------------|----------------------------|
| |84714120| |GB4943-1995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 |
|26.|或 |小型计算机 |务设备)的安全 |
| |84714920| |GB9254-8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极 |
| | | |限值和测量方法 |
|---|--------|------------|----------------------------|

| | | |GB4943-1995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 |
| | | |务设备)的安全 |
| | | |GB9254-8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极 |
| | | |限值和测量方法 |
| |84714140| |GB2312-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 |
|27.|或 |微型计算机 |本集 |
| |84714940| |GB13000.1-93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 |
| | | |字符集(UCS)第一部分:体系结构与基本 |
| | | |多文种平面 |
| | | |GB12345-9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
| | | |辅助集 |
--------------------------------------------------------

--------------------------------------------------------
|序 号| 商品编号 | 商品名称 | 强制性标准编号、名称 |
|---|--------|------------|----------------------------|
| | | |GB4943-1995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 |
| | | |务设备)的安全 |
|28.|84716010|显示器 |GB9254-8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极 |
| | | |限值和测量方法 |
|---|--------|------------|----------------------------|
| | | |GB4943-1995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 |
| | |5000门及以上的局用数|务设备)的安全 |
| | |字式程控电话交换机;数 |GB9254-8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极 |
|29.|85173011|字式程控长途电话交换 |限值和测量方法 |
| | |机;数字式程控电报交换 |GB156-93标准电压 |
| | |机 |GB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
|---|--------|------------|----------------------------|
| | | |GB4943-1995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 |
| | | |务设备)的安全 |
| | |其他数字式程控电话交换 |GB9254-8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极 |
|30.|85173019| |限值和测量方法 |
| | |机 |GB156-93标准电压 |
| | | |GB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
--------------------------------------------------------



1998年3月10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颁发常州市公民无偿献血管理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常州市人民政府


常州市人民政府文件

常政发〔2003〕52号



关于颁发常州市公民无偿献血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常州市公民无偿献血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颁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三年三月二十四日



常州市公民无偿献血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江苏省献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第三条 本市依法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以下称适龄公民)自愿无偿献血。

根据本市无偿献血开展情况,实行由政府组织无偿献血和公民自愿献血相结合的办法,逐步过渡到公民纯自愿无偿献血。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公民无偿献血工作,保证献血工作经费,组织开展献血的宣传教育,统一规划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献血工作,对无偿献血工作实行目标管理。

第五条 市、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公民献血和血液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

市、辖市献血办公室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献血工作。

第六条 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化、教育、科技等有关部门应当配合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献血的宣传教育工作。

新闻媒介应当定期义务开展献血的社会公益性宣传。

学校应当开展献血知识教育,将献血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

第七条 各级红十字会应当协助同级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开展献血的宣传、动员、表彰工作。

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私营个体者协会等社会团体,应当协助做好献血工作。



第二章 献血管理

第八条 市、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拟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年度献血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下达,并组织落实无偿献血工作目标考核。

第九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动员和组织本单位、本居住区的适龄公民参加献血,保证年度献血计划的完成。

第十条 鼓励符合献血条件的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率先献血。

第十一条 鼓励适龄公民定期献血,鼓励大中专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献血,鼓励公民按照血液成份献血,鼓励非公有制从业人员积极参加献血。

现役军人依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办法组织献血。

个人持身份证可以参加所在单位组织的献血活动,也可以直接到中心血站、基层血站(以下统称血站)及其设置的采血点或者流动采血车献血,其献血量可计入单位或地区的年度献血计划内。

无工作单位的个人,可以参加所在村(居)民委员会组织的献血活动,也可以直接到血站及其设置的采血点或者流动采血车献血,其献血量可计入其所在村(居)民委员会年度献血计划内。

第十二条 市、辖市献血办公室根据需要组织固定志愿献血者预备队,负责将符合条件的志愿者登记造册,在库存血液不足或者临床急需用血时,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组织预备队人员自愿献血。

第十三条 市、辖市献血办公室对献血的公民发给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作的《无偿献血证》;对完成年度献血计划的单位发给市人民政府印制的《完成无偿献血任务证书》。献血者所在单位可以按规定给予献血者相应的误餐、交通费补贴。

《无偿献血证》、《完成无偿献血任务证书》不得伪造、涂改、出卖、转让和出借。

第十四条 禁止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

禁止单位和个人雇佣他人献血和冒名献血。



第三章 采供血管理

第十五条 血站是采集、提供医疗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

第十六条 血站必须获得省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血站执业许可证》,并严格按照核定的执业范围从事采供血等业务活动。

第十七条 血站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对献血者免费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检查不合格的,不得采集血液。

第十八条 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血量为200毫升,最多不超过400毫升,鼓励固定或多次献血者每次献血300~400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禁止对献血者超量、频繁采集血液。

第十九条 血站采血时必须由具备采血资格的医务人员严格按照采血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并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一次性采血器材。

血站采血后,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对采集的血液进行复核检测,未经复核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血液,不得向医疗机构提供。临床用血的包装、储存、运输,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积极推广成分输血,血站对临床科学用血应当提供指导。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制定用血计划,报市、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由血站供血。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到本行政区域内的血站或者市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领取血液,并严格遵守血液储存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医疗临床用血进行核查,未经核查或者核查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不得用于医疗临床。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积极推广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各级医疗机构临床成分输血比例应当达到卫生部门规定的要求,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医疗机构供血前,应当核对公民持有的用血证明和证件。

第二十二条 无偿献血的血液必须用于临床,不得买卖。



第四章 用血管理

第二十三条 本市实行公民个人储血、家庭互助、单位互助和社会援助相结合的用血制度。

第二十四条 献血者或其直系亲属(包括父母、配偶、子女)临床用血时,凭《无偿献血证》和其他有关证件,依法享有以下权利:

(一)无偿献血者献血量在800毫升以上(含800毫升),本人终身免费用血;

(二)无偿献血者献血量在800毫升以下的,本人按献血量的3倍,享受免费用血;

(三)无偿献血者的父母、配偶、子女需要用血时,其累计用血按献血者献血量等量免费提供;

第二十五条 本市实行公民临床用血互助保证金制度。

临床用血互助保证金用于无偿献血的宣传、科研和管理。

市、辖市献血办公室负责临床用血互助保证金的收缴、审核、退还工作。

凡符合献血条件的本市公民临床用血时,本人或其父母、配偶、子女均未献血的,应当交纳与其医疗临床用血成本费用等量的用血互助保证金。

公民临床用血,缴纳互助保证金后,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凭相关证明到市、辖市献血办公室办理保证金退还手续:

(一)无偿献血者及其父母、配偶、子女;

(二)18周岁以下(不含18周岁)、55周岁以上(不含55周岁)和持有《不符合献血条件证明》的公民;

(三)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完成上年度献血计划的;

(四)用血者自缴纳临床用血互助保证金之日起一年内,其父母、配偶、子女符合献血条件并在本省无偿献血的。

符合献血条件的公民医疗临床用血时,本人和直系亲属未献血,本人所在单位或无单位个人所在村(居)民委员会又未完成上年度献血计划的,缴纳的临床用血互助保证金不能退还。

临床用血互助保证金纳入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不得挪作他用。



第五章 奖励和处罚

第二十六条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一)连续2年超额完成年度献血计划的单位;

(二)个人献血量1000毫升以上的献血者;

(三)在献血宣传、教育、组织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

(四)在医疗临床用血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

(五)在献血、采血、供血和用血管理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

(六)对献血事业捐资或者作出特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第二十七条 对未完成上年度献血计划的单位,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完成,逾期未完成的,当年不得评为文明单位,并由同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通报批评。

第二十八条 雇佣他人冒名献血的,由市、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对单位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伪造、涂改、出卖、转让、出借献血证件的,由市、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其中以牟利为目的的,由市、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临床用血的包装、储存、运输,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的,由市、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一)使用非法机构提供的血液的;

(二)接受单采血浆站或者血液制品生产单位提供的血液及其成分的。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辖市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采集血液的;

(二)血站、医疗机构出售无偿献血的血液的;

(三)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

第三十二条 血站违反操作规程和制度采集血液,由市、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献血者健康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采供血机构违反本办法的规定,向医疗机构提供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的,由市、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情节严重,造成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责令限期整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的规定,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患者的,由市、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患者健康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市、辖市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在献血、采血、用血监督管理工作中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外来暂住人员适用本办法。

外地来本市就医的公民需要医疗临床用血的,参照本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1993年颁布的《常州市公民无偿献血暂行规定》(常政发〔1993〕132号文)同时废止。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纠纷调处暂行办法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纠纷调处暂行办法的通知

豫政办 〔2010〕134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纠纷调处暂行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纠纷调处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纠纷调处工作规范、公正、有效进行,保障国有资产所有者及占有、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08号)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纠纷,是指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归属不清而发生的争议。

  第三条 调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纠纷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一)谁投资、谁拥有产权原则;(二)尊重历史、照顾现实原则;(三)调解为主、慎用裁决原则;(四)实事求是、公平、公正,依法进行原则。

  第四条 财政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纠纷调处工作的主管部门,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现行管理体制,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纠纷调处事宜。

  第五条 跨省辖市、县(市、区)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纠纷调处,由上一级财政部门负责。

  第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发生国有资产产权纠纷经双方协商不能解决的,先由相关部门调处;调处不能解决的,一方可以向同级财政部门请求调处。提出请求的一方为申请人,另一方为被申请人。

  第七条 申请人向财政部门提出调处请求时,应当履行以下手续:(一)提交载有下列内容的产权纠纷调处申请书:1.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名称、地址及法定代表人;2.产权纠纷的主要情况;3.申请人的请求及所依据的理由;4.申请人的签名(盖章)。(二)附具申请事项所依据事实的必要证据。

  第八条 财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10日内作出决定是否受理。决定受理的,以《受理通知书》形式通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九条 被申请人应当在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财政部门提交答辨书及有关证明文件,逾期不提交的,视同放弃申辩权力。

  第十条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对各自的主张负有举证责任。

  第十一条 产权纠纷当事方可以委托代理人办理纠纷调处有关事项,接受委托的代理人应当向财政部门提交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须载明委托事项及权限,并有委托人的签字或者盖章。

  第十二条 负责具体承办产权纠纷案件的调处人员在调处过程中,应当奉公守法,依法、依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处理产权纠纷,防止调处不当,并须遵守有关回避、廉政的规定。

  第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纠纷调处一般应当在纠纷调处正式受理之日起3个月内完成,并制作调解书或者裁决书。

  第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纠纷的处理,应当以调解结案为主。经过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财政部门下达调解书;确无调解基础和条件的,可进行裁决,下达裁决书。

  第十五条 裁决书在送达当事方后,即发生法律效力。一方对裁决不服的,可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财政部门或者同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国有资产产权纠纷调处。行政事业单位与非行政事业国有单位之间的产权纠纷,由财政部门会同其监管部门进行调处。行政事业单位与其他非国有单位或者个人之间发生的产权纠纷,由行政事业单位提出具体处理意见,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与对方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依司法程序处理。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